腾讯财经 作者周纯
在P2P平台鼻祖Lending Club在美国诞生十年之后,以P2P网络借贷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发展得如日中天。短短几年,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角色就由 “学习者”切换至“引领者”,原因是什么?
在对美国的金融科技实地考察之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试图给出答案:中国市场空白大、技术发展快和监管相对宽容成为关键因素。
在其11月4日发布的《美国金融科技考察报告》中提到,金融科技在美国的发展虽然起步很早,但并没有形成规模,主要还是在一些零星的领域,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这主要在于,一是美国监管部门管得比较严,包括在牌照发放和业务操作方面。一个网贷机构需要从不同的州获得不同的执业牌照,大大提高了从业的成本。而公平信贷(fair lending)条款则又极大地限制了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帮助信贷决策的空间。
二是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比如富国银行同样利用打分、不见面的方式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并且长久的技术积累、信用沉淀与更低的资金成本,都表明富国银行的优势可以保持;信用卡的优惠也显著挤压新的支付业务的空间,1%的客户奖励与便捷的支付场景使得美国人并没有理由改变日常支付习惯。
“换句话说,传统金融部门的服务相对比较充分,对金融科技的需求就不如在中国那么强劲。”
反观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更大,在一些技术领域比如支付处置能力等也更领先。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中国市场空白大、技术发展快和监管相对宽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普惠性也十分突出。
显然,美国的监管框架,一方面消除了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限制这个行业发展的空间。
IDF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提到一个案例,考察中有一家网贷平台申请了美国30多个州的小贷业务牌照后,方能开展网络借贷业务。而在中国,遵循属地管理的小贷业务,通过互联网小贷的方式,就可以将业务扩展至全国。
在他看来,科技金融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业务跨区域、跨行业,风险传导既快又广;二是科技金融业的一些参与者识别与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对科技公司实行牌照管理就变得尤为必要。
根据已有的监管规定,中国的网贷行业实行备案制。对于科技金融实行牌照管理的建议,无论在业界还是在监管部门都有不同的声音。业界担忧,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管理科技金融行业,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监管部门则担心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监管每一家科技金融公司。
黄益平还提到,牌照管理只是对科技金融进行有效监管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加强事中与事后的监管。包括提高信息透明度、以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介绍称,互金协会当前在数据统计、风险监测、登记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等行业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他们统计,截至2016年末,正常运营的网络借贷平台为2640多家,同比减少了28%;平台平均借款期限为8.4个月,比上年末增长1.7个月;平均收益率为9.3%,同比下降1.8%。收益率较低且运行稳定的平台日益成为行业的主流。
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评价称,上述数据在一年多前可能还不存在,通过行业协会让数据集中,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透明度,更好的看清楚风险点,并形成有效的管控措施。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