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属于腾讯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高三这一年是我们目前为止平凡的人生中唯一一段特别的经历。2017年高考(精品课)已经结束了,又一轮的高三考生进入了紧张的备战中。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北京市金牌英语(精品课)教师刘凯老师为2018年的高考考生做一个经验的分享。
把教材吃透
高三已经进入了复习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一定要把教材吃透。总复习是一个重新跟上的最好的机会,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时间追基础知识,尽量不要抛下学校的学业去独立复习。然后自习时间和课余时间额外给自己开小灶。怎样才算把教材吃透呢?
首先要对教材滚瓜烂熟。刘凯老师建议大家,对于需要大家背诵或者特别熟练的内容,光看是没用的,记不住。大家要在每看完一段之后合上书,自己把这一段写下来,或者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或者自己把这一段的知识结构整理写出来。当你们能产出的时候,才是真正理解的时候。就这样一点点把所有教材全扫一遍。当时即使是看教材不那么重要的科目,同学们会发现很多老师甚至没强调的细节,你看书看到了都会说非常有收获。
其次,选择参考书非常重要。大家都在用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一定要去书店,挨个一本本看。什么样的参考书是好的呢?讲基础知识多,有所扩展,并且有很多原创的知识整理,能把教材里的整个知识网络清晰地展示给大家看。题目不一定要多(题目可以买专门做题的书),甚至都不一定要做。同时这本书一定要看起来很容易,有的书会讲的很晦涩或者选题很偏。多翻翻,甚至找一个你一直弄不明白的知识点,看看那本书你站在那里读5分钟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就对了。然后,随着老师的总复习脚步,同步去把这本书以及教材搞透。这件事情,要用几个月去做。高三老师天天发卷子留作业,自己可以控制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要充分利用,不用着急去一本本做题(这期间跟着老师也能做不少题了),即使是你身边的一些特牛掰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查缺补漏了——别担心有一天你会超过他的。如果能完成,那么这时候你的成绩一定已经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了。
把题型吃透
读透教材后就到了题型上,这就是把吃透的知识转化为实战的能力。高考虽然有灵活的一面,但是跑不出基本的出题思路——因为它总是要以教材为基础,去考察教材的某个部分的。这时候要选择的参考书,就是能智慧地收集并且总结主要题型的书。很多书里面一堆题,然后分类很乱。但是,要突飞猛进,我们就要比他人完成更多的事情,因此时间更有限,题海战术最要不得。如果不找到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死路一条。
一本最理想的题目书,会把某个知识点下面可以出的不同类型的题给你看,然后每个类型的题练个两三次,加上讲解。市面上不一定有这种100%理想的书。没关系,买一本最相近的,别忘了老师也会发材料,你还可以自己总结。总复习到每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都会集中的发该知识点的题目,这是一个好机会。把常出的题型记住,就像教材那样熟悉他们。
在做题后,错题本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结题型并且记到自己脑袋里。吃透题型后,每看到一个题目,都能在心里大概浮现出这个题目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应该从哪里入手作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基本考试就能所向披靡了!
抓住上战场的宝贵机会
最后一步就是实战。到复习后期,基本上每一个月都会有一次大型的,正式的模拟考试。基本模拟高考。老师还会把每次考试的成绩打出来供比较分析用。从中我们可以验证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复习达到了一个什么效果。如果模考不尽理想,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可以看到很多自己不足的地方。在下次考试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考试的策略,做题方法,并且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
同学们也可以准备一本日记,除了写写日常心情鼓励鼓励自己之外,还可以对每一次模考彻底分析。包括记录下每科分数,然后逐科分析这一次发挥好在哪里,弱点在哪里,什么地方该拿分却丢分了,什么地方是本身掌握的就不够,什么地方是题目出的太偏不要在意。写出来,是一个理性整理的过程,也是让自己客观看待考试结果的过程。另外在日记的最后列出之后的复习该做什么,下次考试该尝试什么样的的方法等,明确之后的行动。
保持心态最重要
除了复习,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复习的过程非常枯燥,所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来给自己精神上的鼓励,不然很难坚持。刘凯老师重点说到,你现在的排名,除以十,能考上的学校,就是你的目标。但最关键的在于你要去给自己洗脑让自己相信真的非这个大学不去。光嘴上说说我要去某学校而心里没底,是没用的。就要破釜沉舟,对自己狠一把。
另外,在这段时间也不是完全没有娱乐活动,长时间连续学习以及熬夜学习这种拼法是不提倡的。消耗掉体力什么的倒还好说,精神上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不利于保持高效率。课间就痛快的玩,和同班同学插科打诨,大声闹大声笑,把压力都释放出来。该学习的时候才学。偶尔也可以看一些励志的电影或者听听歌曲,让自己在娱乐时打打鸡血。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