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泺源知事|山东12人拟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3是85后!
日前,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拟入选人员名单公布。经过资格审查、面试等多轮评审,共有630人从3556名申报者中选出,拟予引进。其中,来自山东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2位青年学者入围。山东大学有6人,其余6人来自青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山东入选12人2/3是“85后”
济南青岛各占一半
具体入选名单有:山东大学的柏利慧、刘智青、易立、赵珊、刘帅、王兴龙;中国海洋大学的荆钊、马晓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胡涵、庞学玉;青岛理工大学的杨国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琳琳。
这12位学者均为“80后”,年龄最小的2人出生于1988年,是来自山东大学的易立和赵珊,只有29岁,专业领域分别是物理和工程科学。年龄最大的是出生于1980年的王兴龙,专业是医学。这12人中,“85后”占到8人,达到2/3。男女比例上,男性8人,女性4人。知事君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科研领域也不再以年龄资历论英雄。
从专业领域分布来看,入选的12位学者3人是物理专业,均来自山大;工程科学有3人,环境与地球科学3人。还有1人信息科学、1人医学和1人材料科学。
入选每人获50万生活补助
3年最高300万科研经费补助
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是中组部牵头实施的旨在引进一批有潜力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项目,是国家“千人计划”子项之一,自2011年开始实施。项目申报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年轻科研人员,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为所从事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后,中央财政将给予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并参照“千人计划”现有政策给予其他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的海外人才须全职回国、来华工作,并主要在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含转制科研院所)工作。截至2017年,青年千人计划已引进共计29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全国最小入选者仅25岁
清华、浙大、复旦领跑高校3强
从全国范围看,所公布的630人名单中,“80后”是主力军,共有559人入选;“70后”有68人;“90后”入选3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殷翔(1991年出生,信息科学)、浙江大学的冯建东(1992年出生,化学)和陈阳康(1990年出生,环境与地球科学)。入选者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5岁。其中,女性81人。
在专业领域方面,工程科学人数最多,为120人。另外,信息科学领域92人,生命科学领域83人,化学领域72人,物理领域65人。
从入选单位看,本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是清华大学,49人;其次是浙江大学(39人)和复旦大学(33人);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以27人并列第四。排名前十的高校还有北京大学(27人)、上海交通大学(25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人)、华中科技大学(20人)和南京大学(15人)。山东大学以6人入选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并列第25位。
这次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有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学者,根据山大物理学院此前公布的招聘青年英才的待遇,“千人计划”青年学者薪酬为年薪30-50万元。在补助上,除了国家一次性补助50万元外,山东省还提供50万元配套补助,学校提供50万元住房补助。
知事君梳理发现,且不与英才汇集的北京上海比较,本批拟入选名单,浙江入选47人,广东入选64人,均明显超过山东的12人。广东仅中山大学就入选27人,南方科技大学13人,华南理工大学8人,此外还有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后续梯队;浙江的构成则是浙江大学39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7人和浙江工业大学1人。在引进海内外年轻英才上,山东需要加把劲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廖雯颖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