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利比亚撤侨亲历者告诉你:现实比《战狼2》更险更燃!
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一部《战狼2》,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祖国保护她的儿女的决心。
艺术源于生活,现实永远比作品更动人。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今天,在伟大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这份共鸣更加强烈。《战狼2》中枪口对准平民的惊悚,不只是影片场景。现实中,真的有这么一群人经历过流弹横飞、炮声震耳、枪口抵头和绑架撕票,很多人甚至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但走出去的脚步却一刻未停歇。他们是海外的央企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开路者。没有亲身经历过,你永远无法理解他们面对命悬一线时的心情,下面这些亲历者的讲述,或许能让你感受到一丝炮火的气味和真实的恐惧。
中国石油员工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屡次经历他国战乱。
2011年,利比亚武装动乱。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明亮说,留到最后走的,是三名党员,他们全部写下遗书。
冲突爆发时,我当时是在利比亚的一个项目,我记得很清楚,2月15日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发生反利比亚前领导人的游行示威,然后向周边城市蔓延,17号蔓延到首都的黎波里。开始打砸抢烧中资公司,17号大规模游行。20号得到卡扎菲倒台消息后,经与公司总部联系,我们马上准备撤离工作,连夜开会,加上我一个入党积极分子,还有两个党员,当时老党员朱建民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考验党员的时刻到了。”当晚就定了撤退方案,没结婚的、年龄大的先走,两名党员和我留下来最后撤离。
我们22个人分了四组,晚上轮流值班,整个驻地不允许开灯,值班人员手持钢管木棒,随时观察营地外的动静,我们三个人都给家里写了遗嘱。幸运的是,经过历道关卡,最终挤进了机场,连续折腾了52个小时,终于平安回家了。当一下飞机,看到前来接机的领导和同事时,特别激动,特别欣慰,只有一个想法:回家的感觉真好!
现在,每年的2月22日已经成了我们22个人的纪念日,每年的这天我们都会回忆起撤离那天的情景,感慨和平的珍贵,感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回家之路。
2013年12月15日,南苏丹内战。
根据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苏丹分公司副总经理兼3/7区区域项目部经理霍金海的回忆,当时子弹穿过营房,枪炮声连成一片。
12月15日晚10点多,突然听见外面传来断断续续的枪炮声,经过多方核实,确认朱巴爆发激烈武装冲突,在逐级上报情况的同时,我们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加固了办公大楼入口和地下应急避难室,检查了应急食品和装备,实施24小时轮班值守,做好一切应急准备。
那几天,每天夜里都枪声不断,大家睡觉都不敢脱衣服,就这样在紧张的气氛中度过了2天。我们对项目的大型机械和物资进行了封存,还模拟预演了撤离行动。
12月25日,凌晨2点,我3/7区Adar营地遭到攻击,子弹穿过营房,枪炮声响成一片。在这危急关头,我命令留守的员工就地隐蔽,并不断安抚他们,等待救援。26日,根据中国石油苏丹协调小组安排,除了少量关键人员留守外,300余名中外员工分乘7架次飞机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2016年,南苏丹两大派别冲突。
中国石油驻南苏丹37区项目员工赵松说,每天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附近的炮弹声。晚上大家都不敢轻易睡去,都是在疲惫至极的黎明时分才小睡一会儿,因为炮弹从未停歇。
员工们回忆说,惊魂时刻,只有国旗能给大家带来安全感。
这些“死里逃生”的故事,讲述者心有余悸,但更多的却是处之泰然。如果《战狼2》取材自央企人的海外事迹,一些影片中的桥段不会发生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