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之间的有力合作,在技术交流等领域的积极互动,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8月31日,在俄罗斯技术集团(Rostec,简称俄技集团)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集团国际合作与区域政策总监克拉多夫用略显生涩的中文迅速拉近了与中国听众的距离。
近日,这位有着32年军龄的上校代表俄罗斯最大的民用军用工业产品商之一的俄技集团来沪出席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上海会议。会上,克拉多夫着重介绍了中俄民用重型直升机与宽体远程干线飞机联合制造项目的情况。
“年底会签总合同”
根据媒体会上的消息,目前,俄技集团正在同中方就联合设计和制造民用重型直升机进行积极磋商。“年底会签总合同,确定大方向,比如双方各自负责什么方面。”克拉多夫透露,“但每项具体合作还会后续签署分包合同,生产日程表也会很快出台。”
根据人民网报道,俄技集团旗下的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于2015年5月便签署了新型重型直升机项目的框架性合作协议。
重型直升机一般指最大起飞重量在20吨以上的直升机,是具备战略意义的军民通用型装备,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及国防上的短板。据介绍,中俄合作研发的重型直升机最大起飞质量38.2吨,最大巡航时速300公里,航程可达630千米。
据介绍,作为一种全新机型,该机将借鉴俄罗斯米-26直升机的先进技术,可以完成包括运输、疏散和防火等各种任务。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此前报道,俄方负责技术投资,提出技术建议和直升机的子系统方案,中方负责设计以及样机的制造、试飞、认证和销售。
实际上,除了与中国有着重型直升机的合作,俄罗斯也与印度有着中型直升机的合作项目。但克拉多夫特别强调,俄与中印的合作方式不同。俄印合作是建立合资公司,仅授权印度生产,但中俄之间是以技术合作伙伴的形式展开。
克拉多夫进一步强调了中俄合作的方式:中国企业基于自身实力进行生产,俄方提供技术援助,包括一些基础零部件;中方一系列研发、实验、证书认证的过程,俄工程师都会积极参与其中。“粗略估算下,中国的市场需求大概在200架以上,这还是在没考虑出口的前提下的数据”,克拉多夫补充说。
俄已开始研制PD-35发动机
克拉多夫还透露,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的目标是2025年投入航班运输。
“目前双方企业对于一系列问题还在磋商,计划于2022年进行发动机试验,2025年办理证书手续。”克拉多夫说,“希望到2025年中俄远程宽体客机能够投入使用。”
据悉,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效益将会比世界同类飞机至少提高10%。根据初步估计,该型客机的载客人数将达280人,最大航程可达1.2万公里。
但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客机选用的发动机,目前似乎存在不同的想法。据俄卫星通讯社8月31日报道,克拉多夫稍早前表示,俄方已开始在没有中方参与的情况下着手研制用于宽体客机的PD-35发动机。他还表示如果中方能参与进来,建造发动机本会更快更容易,但俄方也能独立完成。
“这个发动机我们自己需要,因此无论是联合研制还是我们自己研制,并不重要。”克拉多夫表示,“我们已在该大型项目框架下邀请中方参与研制。如果俄中的飞机却用英美的发动机,那么飞机就谈不上什么技术独立性了。”
尽管如此,俄技集团总经理切梅佐夫7月18日已表示,PD-35发动机不会早于2020年问世。克拉多夫也承认,若真的是基于自主研发生产的PD-35发动机,那么现有的战略目标(2025年投入商用)很可能无法实现,所以第一批客机很可能会选用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动机。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中国商飞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合资企业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