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尼泊尔人聊中印:常对印心存警惕 盼与富强中国互联

文章来源:环球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9-13 08:38:10

  原标题:尼泊尔人聊中印:常对“强势兄长”心存警惕 盼与富强中国互联互通

尼泊尔街边,旅行社的中文招牌。范凌志摄尼泊尔街边,旅行社的中文招牌。范凌志摄
加德满都泰米尔区,一家中餐馆楼下的街景。崔萌摄加德满都泰米尔区,一家中餐馆楼下的街景。崔萌摄

  [环球时报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范凌志]从“世外桃源”不丹来到尼泊尔,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这里显得“烟火气”十足,也更为“开放”。刚下飞机,《环球时报》记者就在出关通道上看到一幅“中国商品市场,距离加德满都150公里”的落地广告;走出机场,三一重工的巨型广告牌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样醒目的“中国元素”在不丹基本见不到。在此前中印洞朗对峙的敏感时期,不丹和尼泊尔频频被提及。前者能沉默就沉默,后者却时常发出声音:尼泊尔政府表示持中立立场;两大民间机构促印度撤军;当地电视台组织专题讨论,在场专家力挺中国。显然,虽同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都被认为是印度的“势力范围”,但尼泊尔接近甚至拥抱中国的渴望要比不丹强烈得多。在加德满都走访时,记者经常感受到尼泊尔人对中国的好感。尼泊尔前总理奥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什么时候,“尼泊尔都是中国人的朋友”。

  出租车司机:街上的乞丐是印度人

  “在加德满都经商的中国人大概有二三百人。”8月的尼泊尔正值炎热的雨季,山东汉子王云鹏坐在餐馆吹着风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多数人从事餐饮、外贸和旅游”。2008年到加德满都打拼的王云鹏,如今在游客必去的泰米尔区经营“嘉麟阁”饺子馆。这家餐馆凭借正宗的口味和老板仗义好客的性格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环球时报》记者此行的落脚处就是这里。

  饺子馆位于一个丁字路口旁,在一栋建筑的二层。向外望去,狭窄街道上空杂乱的电线纷繁交错,为两侧低矮破旧的小楼输送着不稳定的电力。小楼旁边有大小不一的旅行社招牌,大部分都密密麻麻地写着中文:“最便宜的博卡拉机票”,“中国朋友免费咨询,送地图”……店主们坐在狭小柜台后面,机敏地捕捉每个路过游客的目光。一旦发现目标,一番中英尼三国语言夹杂的尼泊尔式推介是少不了的。

  泰米尔区的街道和中国胡同的宽窄差不多,但体形小巧的“奥拓”出租车仍能在坑洼的路上穿梭自如,招手即停。司机永远不打表,如果看出你是游客,比正常价格翻一倍的价钱就是他们的“底价”;如果你坚持给他们正常价,他们不会生气,反而会笑嘻嘻地摇头,那意思是:“好吧,被你识破了。”

  “我们尼泊尔人最喜欢中国人!我说的是真的。”一名年约50岁的出租车司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人很努力,会赚钱,你们帮了我们很多。”说话间,车停在了十字路口,一名乞丐将手伸进了车里向记者要钱。刚想掏零钱,司机摆手制止:“不要给,他们都是印度人,很懒。你要是给了他,一堆人都会过来的。”

  乞丐面无表情地走向下一辆汽车,在毒辣的阳光下飞扬的黄尘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工作”。在加德满都,尽管天空明净无云,但地面常常尘土飞扬,即使在现代化大街上也是如此。在尼泊尔攻读博士学位的辛雨(化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尼泊尔的市政建设存在很大问题,“土地可买卖,购买后变为私有,因此有的居住区附近道路无人维修;而公有地块由于政府效率不高,维护不及时或不到位,路况也很差”。

  夜幕降临,稍微往市郊走一点,路灯就消失了。不过,街面依然热闹:缓慢腾挪的汽车喇叭响个不停,车灯照出前方横穿马路行人的身影,路边的垃圾堆散发着异味,与修了一半的工地不分彼此,远处小店的彩色灯饰看起来更像是为这混乱的场面助威。还好,即使如此,人流车流最终都能找到自己的路。这个贫穷国度的形象开始逐渐符合记者此前的想象:风险里蕴藏机会,无序中自有平衡。

  “其实尼泊尔可以发展得更好,因为我们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矿、铜矿、铀矿等等都有。”尼中合作协会主席普瑞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