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面对中国 欧洲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惊慌

文章来源:环球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9-21 09:41:49

  原标题:面对中国,欧洲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惊慌

  历史有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幽默感。

  170多年前,欧洲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市场,开启了中国屈辱的百年近代史。170年后的今天,面对中国迅速增长的投资,欧洲人却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惊慌,甚至不惜破坏他们念兹在兹的自由贸易原则。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欧洲在美国巨影的笼罩下,一直努力争取维持一定的外交独立性。对中国既受制于美国的整体战略,同时也有欧洲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让中欧关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线条。这让中欧都从中获益。

  但今天,中欧看待彼此的心态,特别是欧洲的对华心态,正迎来一个大拐点。尤其今年,欧洲人的一些对华言行,显得十分可笑。

  今年2月,德国、法国经济部长联合意大利工业部长致信欧盟委员会,要求制定更严格法规,防止高技术企业尽数落入中国之手。

  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赫尼希表示,作为出口大国,德国一贯赞同市场开放,不过涉及关键产业,必须严格把关:“这是我们与法国和意大利一起要在欧洲实现的一桩大事”。

  欧洲后来的一系列举措表明,法德2月提议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孤立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6月首次亮相欧盟峰会时就提出,欧盟需要引入机制,限制外国投资者对关键行业的收购。9月初他访问希腊时,更明确呼吁警惕中国对欧洲精英工业企业的投资,他表示保护欧洲,也是保护欧洲精英企业。

  就在上周,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向欧洲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及欧盟将严格审查外国公司投资欧洲。他说,欧盟不是天真的自由贸易倡导者,一定要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

  他老人家还算委婉,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不过多家欧洲媒体已经替他直言不讳。奥地利《维也纳日报》说,欧盟的措施旨在防止中国对欧洲重要的战略部门施加影响。还有一些媒体之前预告,容克当天将公布一份“打击中国对高新技术领域投资的措施”,虽然最终细则并未发布,但《南德意志报》干脆曝光了欧盟“审查中资收购”的草案内容:欧盟将在相关收购案中给予欧盟成员国更多的法律支持,草案提到的需要重点审核的包括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半导体、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

  实际上,7月中旬,效率高的德国人就已率先收紧外资审查。根据最新通过的对外经济法修正案,德国政府将对外国收购进行更广泛的审查,新政涉及能源、水资源、信息技术、医疗、金融服务和保险等众多产业,审查期限将从2个月延长至4个月。

  山雨欲来风满楼,来自大西洋的信号和气息,我们已经嗅到了。

  不过,欧洲国家内部对严审外资并购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针对这份“欧盟委员会的外资审查法律框架草案”,芬兰就很不爽。芬兰的外贸和发展部长是一个耿直boy,他一针见血地说,“这是欧盟为了取悦法国和德国做的事情,但这样做也可能惹到中国、印度和美国。”

  道理很简单,这不是为自由贸易凭空找麻烦吗?万一触发贸易战呢!跟大国干架,你德国法国不怕,我凭什么陪着你当炮灰啊?

  同样这么想的还有希腊。当法国总统马克龙数次明示暗示不想“把希腊让给欧盟外的投资者”时,希腊一个白眼翻过去,老子就是想跟中国做生意。

  老大哥从小弟口袋里掏出还没捂热乎的钱,又拍了拍小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老弟,这是为了你好。

  西方防范对华技术出口,其实并不新鲜。它不是随着中国实力日益强大的“狗急跳墙”,而更像是针对中国一以贯之的“思维定式”。

  早在1949年11月,美国驻巴黎大使馆就发起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COCOM),带着一票西欧弟兄们搞出一份针对东方国家集团的技术和物资禁运名单。朝鲜战争爆发后,“巴统”组织下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委员会,专门审查对中国出口的物资产品。

  西方集团认为,它们都是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如果自己的技术产品被工业尚不发达的东方国家给学去了,东方国家赶上来了,自己的优势不就没有了?

  说白了,就是孩子气小心眼。自己先富起来了,就不仅仅想要绝对的富,还想要保持相对的富。

  冷战后,“巴统”组织解散了,但美国憋了一个更厉害的大招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