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曾是品质的象征,其精湛的工艺和新颖的创意,让世界侧目。现如今,这个评价恐怕要打些折扣了。
不久前,神户制钢所发表声明说,今年8月底公司内部调查发现,旗下3家工厂和1家子公司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出厂数据,冒充达标产品出售。
过去一年中,涉嫌造假的产品包括铝制品约1.93万吨、铜制品约2200吨、铜铸件约1.94万件。波及企业已达500多家,其中不乏三菱、川崎等知名军工企业。
有评论认为,随着此次事态的持续升级,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日本制造”走下神坛,就是那些被人熟知的日本军工装备也都隐患重重。
与神户制钢有染的日本军工
日本自卫队士兵 资料图
要说日本军工,不得不先提日本自卫队。这支“二战”后“基于防御和救援的武装力量”,如今正渐渐站在风云突变的亚太舞台的前沿。而在这支不断扩张的武装力量背后,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支撑的军工产业体系。
日本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许拥有军队,自然也就不应有军工企业。
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军工生产体制一直是“寓军于民”,也就是说国家不设立专门的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兵工厂,武器装备的大部分研制任务和全部生产任务,均由防卫省以合同方式委托民企完成。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半军半民的军工复合体多以民用工业的面目示人。
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从事军工生产的大型企业有20余家,承包企业2500余家,拥有较强的军工转产能力,俨然构成一个隐藏于民间的“军工帝国”。
长期以来,受制于日本自卫队订单少、武器又不能出口的窘境,日本军工企业生产线开工严重不足。
然而,随着安倍内阁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事实上已经打破了武器出口禁令,这些军工复合体也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日本军工企业的电子产品、潜艇、舰艇、水上飞机甚至坦克,都有希望对外出口。
此次神户假钢事件对日本军工企业几乎是全面波及,究其原因,源于日本的军工企业大多都是全线通吃。
首先波及的当属三菱重工,这个号称“日本最牛军工企业”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