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太空大国遭遇“童年病” 德媒为何偏偏看好中国航天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25 14:01:55

  德媒称,中国有雄心勃勃的宇航计划,未来还将对火星展开探测。虽然中国宇航计划也遭遇了一些挫败,但这是所有太空大国都必须应对的“童年病”,中外专家都看好中国航天事业。

  据德国《新德意志报》10月23日报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升空进入月球轨道,那是中国的骄傲时刻。“嫦娥一号”提供了月球表面的详细图像。

  ▲德国《新德意志报》相关报道截图

  报道称,中国致力于进入太空,想在未来4年内将自己的太空站带入地球轨道并计划前往火星。但最受关注的是月球。两个即将到来的任务不仅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目的,而且也将探索未来的潜在能源和原材料来源。

  4年前继“嫦娥一号”后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又在月面行走。

  预计到2020年还将有另外两辆月球车登陆月球:其中一项任务是在月球背面登陆。第二项任务是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让机器人车辆出仓采集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那将是中国太空舱首次携带月球岩石返回地球。

  ▲资料图片:2013年12月22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捕捉到的“玉兔”影像。(国家航天局)

  在1976年苏联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中,“月神24号”探测器从月球上只收集了170克样本,而美国在1969年至1972年之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总共把超过360公斤月球岩石带回地球。

  不仅科学界,而且经济界也在期待新样本:月球上除了钛和铝之外,还有储量巨大的氦-3。开采这种物质目前看来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如果成功了,我们将获得一种重要的未来潜在能源,”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焦维新说。

  地球上储量稀少的氦-3可作为核聚变发电燃料。据估计,地球上只有15吨氦-3,但中国科学家估计月球上有100多万吨。

  ▲资料图片: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在月球降落,在月表停留21小时36分20秒。图为宇航员正在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探。(NASA)

  2003年,中国通过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将宇航员带入太空的精英俱乐部。

  “如果我们能在月球背面登陆,那将是俄罗斯和美国也没做成的事情,”焦维新说。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多次发射失败导致下一个月球探测器无法像最初宣布的那样在今年发射,而是可能被推迟到2019年。3年前的上一次登月任务也发生过问题。机械故障导致地面与“玉兔”的联系曾暂时中断。

  ▲2014年,“玉兔”号月球车在微博中宣布出现机械故障。

  ▲2016年8月初,“玉兔”号在月球表面进行了31个月的探测后关闭停止工作。

  焦维新说,这是所有太空大国都必须应对的“童年病”。美国空间新闻记者莱昂纳德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