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凌晨,突如其来的洪水在河北邢台高新区大贤村内长驱直入,致使多人失踪或遇难。这一惨剧最初的成因,被指向上游水库的不当泄洪。
不过7月23日,邢台市官方微博援引当地水利专家的说法称,七里河流域洪水的其中一路来自上游东川口水库的溢流,但东川口水库是开敞式水库,泄洪不能控制。另外,据媒体初步调查,大贤村洪水的直接原因并非上游水库泄洪,而是当地防汛意识不足,河道被堵,堤坝被铲,桥洞几乎填满……正是这些使得它成为沿岸村庄中受灾最严重的一个。
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认定邢台水灾的直接原因。但在连续不断的强降雨之下,上游水库对河流下游的城市和村庄的带来的不确定性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类建立水库,初衷原本是实现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尤其是在洪水来临时,上游水库被寄予了拦洪削峰、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的期待。但在汛期来临时,承受了强降雨压力的水库却好似高悬在下游地区头顶的巨型水缸,时刻预备倾泻而出。泄洪预警成为一门事关生命安全的学问,依然值得被探讨和关注。
“最近几年因洪水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有些就和水库紧急泄洪有关,如果能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即相关部门在水库水位上涨、出现应急泄洪的可能性时,先向分洪区发送‘预警报’, 以便当地百姓有较充分时间做好应急避险的准备。”今年6月,《水利学报》主编、防洪专家程晓陶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曾指出,如今水库紧急泄洪的风险实际比过去更高——现在许多水库功能转以城市供水为主,汛限水位调整提高,发生应急泄洪的概率随之增大,因此,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应特别注意水库紧急泄洪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
层层下达的预警信息能否保证效率?程晓陶曾指出,目前的通行做法是根据库区上游天气预报降雨量数据来决定是否“预泄腾库”,但这包含着一个两难选择——如果天气预报不准,上游来水量不够,可能会出现水库蓄水量不足无法满足城市供水的尴尬。因此,水库往往要到确定降雨时才会真正开闸放水。
他分析,一些中小型水库本就归属地方管辖,其库区上游缺少健全的雨水情测报系统,只能根据水库水位的实际涨幅情况是否达到临界值来决定是否泄洪。经过向上级报告、拿到上级批示等流程后,留给下游百姓撤离的时间非常有限。“中小型水库的这一时间差可能就只有十几到几十分钟。”
预警时间仓促,给下游的人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2013年8月19日上午11点,连日暴雨过后,广西桂平的金田水电站因为水位异常而开闸泄洪,下游3个乡镇4万多人受灾,数百名猝不及防的村民被洪水围困。
对于这次预警,金田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尹培强曾对媒体解释称,镇里通知村民转移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上午8点,镇里接到水电站通知:9点多水库(即水电站)就准备大规模泄洪。镇政府马上通知水库下游各村的村干部,让他们及时疏散群众,但“至于村干部能否全部通知到群众就不知道了,因为时间太仓促了”。
预警信息能否真正有效、到位,亦带来迥异的命运。
7月初,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地区发生强降雨天气,参与救灾的湖北黄冈红安县太平桥镇党委委员潘卫国就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最担心的是自己负责的村子上游,有一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老去的水库,“它们调洪蓄洪的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会直接冲击本来就年久失修的中小河流堤圩。
据他回忆,就在自己劝村民撤离时,有水利专家给他算出了营救窗口时间——3小时。这是上游已经开始溢洪的金沙河水库洪峰到达这个村庄,与附近倒水河洪峰相叠的时间。
据媒体报道,2013年8月19日凌晨,金田镇政府还曾采用短信的方式进行预警,但村里有不少人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有的人根本没有手机,有的人不识字或者看不懂短信,山区的人住得比较分散,村干部也难以做到挨家挨户通知。
2014年8月20日,特大洪水袭击浙江丽水,人们怀疑这是瓯江上游的紧水滩电站泄洪不当所致,另外,下游群众收到预警信息比较滞后,政府亦受到质疑——20日早上6点水库开始泄洪,而许多市民早上8点多才收到预警短信。
彼时,丽水市水利局副局长赵国飞曾解释,市防指曾通过移动运营商向沿线的居民发送了36.8万条泄洪预警短信,但短信群发平台每小时最多只能发送6万条短信。他还曾揭示水库泄洪预警的路径:泄洪的头天晚上10点左右,市防指电话通知莲都区、青田县防指,并通过基层防汛体系层层通知相关防汛责任人紧水滩水库要准备泄洪的预警,在次日早上5时55分发出了泄洪调度单,又向相关防汛责任单位发出预警通知。
“预警体系决不能仅仅是个文本,从政府到各企事业单位到普通公众,必须非常明确,接到怎样的信号,得采取怎样的行动。”程晓陶曾表示,预警体系不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它应落地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他记得有一年自己去奥地利开会,到了周六中午十二点,街上所有警报器齐鸣,当地人员解释说,这是为了测试城市中的警报器能否正常工作而进行的例行演练。(来源:南方周末)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