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莱芜 > 莱芜名人 > 正文

文武兼备大将军羊祜

文章来源:俺莱芜有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3 09:32:08
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祖籍山东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生于公元221年,卒于278年,享年58岁。莱芜境内的羊yg.jpg里、羊丘山等地名,就因羊祜而得名。
  相传,羊祜立功受封,晋武帝将羊里一带赏赐给他,羊祜便在此建立营寨,俗称“羊祜大寨”。其遗址在今莱城区羊里镇羊里村西北250米处,至今,此处地块仍以“大寨”为地名。羊里村,虽取羊祜故里之意,却并非是他的出生地。羊祜来到羊里这块封地之后,大量栽植果树,改造这里的环境,如枣、梨、柿子等树,成行成片,排列整齐有序。现在羊里的村民仍把这些地块称为枣行、梨行、柿子行、大行、小行等。 
  羊祜出身于世祖大家,祖上连续八代作“二千石”的高官。晋武帝时,他任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是西晋开国名将,又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儒将。羊祜曾受命统镇南郡,抵御吴兵。他以清德闻名,以德治边,深得民心。他对所辖区域减免兵役,作战之余暇,还组织晋军开荒种地。短短几年,便开垦农田800多顷,使“军无百日之粮”而变为“军有十年之积”。对吴国降兵愿去愿留悉从其便,对去者一律发给路费,遣人送出晋境。有一次,吴将邓香侵扰夏口,被羊祜部将生俘,押至羊祜营帐,羊祜亲解其缚放还。邓香深感其恩,毅然率部投奔羊祜大营。羊祜每次率兵进入吴国境内,所食民之粮米,皆以绢偿还。平素会众游猎,不入吴境,所猎禽兽如先为吴人所射后为晋兵所得者一律奉还,秋毫无犯。因此,深得江汉民心,石城以西尽为晋国所有。羊祜奉命守边,与吴将陆抗对垒,陆抗得病,羊祜以药馈之,陆抗遂以醇酒赠羊祜,互不相疑。致使晋吴边境数载不动干戈,人民安乐,万众称颂。 
  羊祜视民如父母,尽力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秦始五年(269年),羊祜镇守襄阳。到任后,他就劝当地农民致力农桑。几年之间,当地的农耕和贸易即得以迅速发展。而他从不多取,反而用他的俸禄周济贫苦百姓或赏赐军士。 
  在门第之风盛行的魏晋时代,他主张打破门户之见,任人唯贤。他经常向朝廷推荐有才有德之人担任重要职务,事成之后,总是把推荐文稿烧掉,决不谋取私利。有人不解,问羊祜为何不让本人知道,羊祜正色道:“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唯恐其不及,不能奉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一席话,足见羊祜用人之坦荡胸怀。 
  羊祜德高望众,却居功不傲,曾多次坚辞不受皇帝的封赐。一次在镇守襄阳期间,功勋卓著,晋武帝授予他为“东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羊祜上表辞谢了。第二次是病重由襄阳回到洛阳之后,晋武帝封他为南城侯置相,与当时的郡公属同等地位,羊祜仍坚辞不受。 
  羊祜平素在军营常常是轻裘缓带,身不披甲,铃阁之下也只带侍卫十几人。生活上也非常简朴,他生前“被服率素”,死后“家无余财”。他的女婿曾劝道:“有所营置,另有归戴”。羊祜听罢很不高兴。回到家里,他告诫子女们说:“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在羊祜看来,公私需分明,私心过重,必然背叛公心。 
  羊祜临终时,嘱咐家人两件事:一是不得将他的官印入柩,二是不得修建陵寝,只求和他的父母葬在一起。家人将羊祜的遗嘱禀奏皇上,晋武帝不准,坚持在洛阳城外择地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那枚官印,依了羊祜的心愿没有入柩。 
  就因为羊祜深得晋武帝信任,招来了少数不规人的妒意,他们在暗处散布羊祜的坏话。他的外甥王衍听了后常在羊祜面前诉说,羊祜听了却很不以为然。一次,羊祜当着满座宾客说:“王夷莆(王衍)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羊祜就是这样,对谗言既不听,又不信,还不传。 
  羊祜虽怀德信之概,却有吞吴之志。他病重期间,恳求入朝当面向晋帝陈述伐吴之策。晋帝派张华前往探视,羊祜审时度势,指出:“吴主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如孙皓殁,吴国虽百万之众,即指日可灭。”并推荐杜预代其所任。两年后,果如羊祜所言,吴国为西晋所灭,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史称西晋。 
  晋咸宁四年(278年),一代名将羊祜病逝于襄阳任所。晋武帝哀痛无比,史书载“帝素服哭之”,群众莫不号恸罢市。当地百姓曾在岘山上为他建庙立碑,游人至此多见碑落泪,故称为“坠泪碑”。 
  羊祜韬略过人,才能卓绝。在军事上,长于深谋远虑;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时人称其“文为辞宗,行为世表”,并有“轻裘缓带羊叔子,羽扇纶巾诸葛公”之誉说。晋帝追封他为“侍中征南大将军南城侯”。后人程世绳作诗赞美羊祜曰: 
  不伐平吴绩,谁如折臂翁? 
  碑留人坠泪,药馈敌能同。 
  古屋斜阳外,荒坟浅草中。 
  客行频凭吊,裘带仰高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