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莱芜 > 莱芜名人 > 正文

战地艺术家李增援

文章来源:俺莱芜有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3 09:32:26

李增援,原名李增园,字益三,亦称夷散、益安,1913629日出生于寨里镇太平街村一个地主家庭。李增援1925年完小毕业后,考取了泰安第三中学。由于列强侵略,军阀割据,土匪骚扰,加上境内贪官污吏趁火打劫,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成倍增长各种税捐,致使许多农户走上了生活绝境,李家也未幸免于难。因为家庭已经衰败,难以承受高昂的学费,他便转到收费较低的莱芜县立中学就读。这期间,李增援在校参加了学生联合会,走出校门,开展抵制日货、掀神像、宣传放足和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活动。

李增援故居1928年秋,李增援从莱芜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山东曲阜第二师范,并于年底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2月,李增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同年10月,又考取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校期间,李增援听从党组织安排,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从事抗日宣传等革命活动,并组织成立“南京联合剧社”,到芜湖公演《赵阎王》、《走私》、《早餐之前》、《东北之家》等戏剧。1937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李增援等人随之创作出了《保卫卢沟桥》等剧本。同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李增援经张光年引荐,在武汉参加了新四军。193816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正式成立,李增援是战地服务团最早的成员之一,并先后担任戏剧组组长、剧团副主任、新四军一师战地服务团剧团主任等职。193910月皖南繁昌保卫战后,李增援与邵惟、吴强、王于耕等同志,共同研究创作了话剧《繁昌之战》。此后,李增援创作了生动的动参剧《红鼻子参军》及气势磅礴的充满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勇敢队》之歌。作曲家章枚看了歌词后非常激动,为之谱上曲,使其成了一支大型流行歌曲。1940年黄桥决战胜利后,李增援创作了《黄桥烧饼歌》,歌词共有六段,每段都有一个中心。李增援通过黄桥烧饼的“黄又黄”、“香又香”、“千万千”,把当时的政治形势、主要任务、行动口号及群众支前的动人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李增援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更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他指导创作演出的许多剧目,曾受到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由衷的称赞和表扬。19411月“皖南事变”后,党中央指示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当时新四军一师医院驻在东台城郊,约有400名伤病员。2月,李增援因积劳成疾,患肺结核病,住进一师医院治疗。221日上午,日军的3只汽艇由兴华经白驹偷袭一师医院。为吸引日军的注意力,把其引开,以便让住在龙王庙的重伤员争取时间撤退,李增援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和其他4名新四军战士边打枪边向西南方向撤退。李增援就这样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

可是李增援的事迹却尘封了50多年,家乡无人知晓。直到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大丰县委党史委经过不懈的努力调查,才弄清了其生平事迹。199412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增援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家人颁发了荣誉证书。至此,烈士的英名才昭示于天下。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