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业41年,曾获“摄影诺贝尔奖”,却因为一张“黑白照片”轰动整个摄影圈!
“ 我拍摄的是物的历史,我的艺术主题是时间 ”
——杉本博司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欧洲都兴起了日本主义(Japonism)风潮
它们表现在艺术、服装、设计与文学之上
在2010年代走至中途的今天
日本主义似乎不仅局限于和风的表层
更往着深刻的方向前去
而来到这一阶段的艺术家
不得不提到杉本博司
——一个超越了摄影
从多角度实践着日本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
【 摄影静止了时间,却无法停住时间 】
杉本博司从小生活在日本少数未受轰炸的地区
虽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
但他的作品却没有受到战争迷乱后的慌乱感
和风尘之变的危机感
与之相反的
是平静,是瞬间迸发的想象
在美国留学毕业、从小接受西方油画的艺术教育
也对日本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很深
这可能造就了杉本博司的精神世界
而在这精神世界里常常发生
骨子里的东方坚守和现代主义新潮流的碰撞
杉本博司曾说:“记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不会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是你却可以清晰地回忆起童年的瞬间。在记忆中这些瞬间缓慢地流逝,也许正因为这些体验都是第一次发生,使得印象更为栩栩如生。然而接下来不断的体验,一直到成人时代都是对过去的重复,因此也就逐渐变得无足轻重。细细回忆你最早的记忆,从童年一路过来,就可以发现记忆永远是堆积起来的,层层叠叠。”
所以他的作品多是平静的
一幅幅黯淡的画面,毫无生气
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
可是却使无数人驻足于他的作品之前
仔细端详、耐心揣摩
日本海,隐岐,1987
▼
在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中
每幅作品都极为简单
只有水平线居于画面的中央
好像杉本博司在小心翼翼的分割着什么东西
是的,他想分割的对象就是水和大气
这两样对人而言变化最少的东西
爱奥尼亚海,圣切萨雷亚,1990
▼
每个作品除了作品名称稍有不同
其余并没有任何地理学的标志
只是光线、空气、水和氛围
而杉本博司的艺术的主题就是时间
世间所有万物都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
第勒尼安海,斯奇拉,1993
▼
杉本博司喜爱利用这样的黑白语言、锐利影像
去除彩色的面纱
给人们呈现最真实的自然元素
在有形的物体上加上了观念
将大海回归到其本体的水和空气的状态
直布罗陀海峡,1995
▼
苏必利尔湖,伊莎贝拉角,2003
▼
【 白光下的雕梁画栋 】
除了著名的《海景》
杉本博司被世人所追捧的另一系列作品《剧院》
也让人叹为观止
日站君初读他拍摄这幅作品的设计灵感时
为他这一闪而过的想象而惊奇
对于杉本博司著名摄影作品《剧院》系列的创作灵感来源,他是这样“交代”的:“一个晚上,当我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拍照片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想法,我问我自己,如果把一整部电影在一张照片上拍摄出来会是什么样?我心里回答说,你会得到一张发光的帆布。为了能实现这个想法,我马上开始实验。一个下午我带着一架大画幅相机来到东部一个很便宜的电影院,电影一开始,我就打开大光圈按下快门。两个小时后电影结束时我闭上光圈并在当天晚上把这张底片冲洗出来,我想像中的画面猛的呈现在我眼前。”
萨姆·艾瑞克,宾夕法尼亚,1978
▼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
杉本博司遍寻美国各地遗留的上世纪初期的老式影剧院
在放映电影时,始终保持相机快门的开启状态
对着银幕拍摄,使之成为一块纯粹的白色发光体
通过银幕这一载体将时间的流逝形象化
他将这称为“被曝光的时间”
艾厄灵,巴拉布,1980
▼
画面引人注目的大片耀眼的白光
不是影片的终止,更不是生命一瞬的定格
它是被记录的时间、是凄美的历史
老影院在白光的映衬下
能亲眼感受到建筑的精致美好
白光也似乎成了神话般的辉映
纽约剧院,纽瓦克,1978
▼
对于“超长时间曝光法”这种拍摄方式,杉本自己的解释是:“没有快门装置的人类之眼,必定只能适应长时间曝光。从落地后第一次睁开双眼的那刻起,到临终躺在床上阖眼的那刻为止,人类眼睛的曝光时间,就只有这么一回。人类一生,就是依赖映在网膜上的倒立虚像,不断测量着自己和世界之间距离吧。”
范布伦汽车影院,范布伦,1993
▼
正因为这些作品2001年杉本博司
获颁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相机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当一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的作品展现在你的面前
你根本不知道他真正的思考,实则的用意
但是杉本博司的每一幅作品
都一定会引发我们对于世界的思考
而这不正是摄影存在的意义吗?
【《海景》的拍摄地——Enoura天文台 】
杉本博司好像世人与自然连接的桥梁
他可能会利用另一种神奇的语言
去探索未知的美,去解锁世界的符号
而由杉本博司亲自设计的Enoura天文台
大概是他任命为“桥梁”后向世界正式握手的第一步吧
天文台于今年10月9日向公众开放
日站君亲自去目睹了一番这震撼视觉的天文台
及从天文台放眼望去的美景
日站君早早的坐上预约的公车
一路摇摇晃晃的向山上开去
公车停在一个简洁古朴的建筑前----江之普测会所
那个被无数摄影人崇仰的摄影界的哲学家
杉本博司的《海景》的拍摄地
听着杉本先生讲述这个精心布置的园子
每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文物
每一件承载了他深厚情感的古董
那种淡然的态度
和照片里富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对比
生活是愉悦的,创作是深刻的
园子里交错的建筑
高低的不同带来视角的变化
季节交替分割出太阳角度曼妙的景致
静静的在杉本先生创造的世界里穿梭
跟随大师的哲学思想漫游
一切变得既虚幻又真实
杉本博司所带来的创造常常是一个沉甸甸的世界
沉甸甸的思想,体会,感悟
冲击着你的五感,让你无处躲
时间、记忆、梦想以及历史是他永恒的主题
他的摄影中
海不再是海,建筑不是建筑
更像是一种探寻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