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文章来源:腾讯文化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13 08:17:08

[摘要]中国人不喜欢公务员家属在政治场合中出头露面,总觉得家属介入是腐败的温床。美国人没有这样的心理戒备,相反,他们竞选都是全家出动,为的是显示自己的人性,打动选民的人心。

本期作者:钱满素(《自由的阶梯》作者)

人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这大概是指他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统领,掌握着全球最大的核武库钥匙。但牵制美国总统的因素很多,且不说国会与最高法院,凡是亲眼目睹美国大选的人,看到他们不遗余力地讨好选民,恐怕都会感到总统原来不是好当的。

党代会:大造声势

五月中我到达美国时,预选已经结束,各党的总统候选人也已明确。今年的四个候选人中,共和党的布什和民主党的戈尔当然是真正的竞争者,两人旗鼓相当,他们的白宫角逐是1960年以来最激烈的一次。连续不断的民意测验表明,他们的支持率几乎不相上下。改良党的布坎南可以说无足轻重,但是绿党的内德却有一定的号召力,这次他成了戈尔的隐患。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布什(左)与戈尔(右)

候选人产生后,需要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正式确认,正式向全体选民推出。但除了这个作用,党代会也担负着宣传党、团结党的重要任务,全党借此机会结束预选时的分裂状态,重新团结,一致对外,大造声势,支持本党候选人。大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政党机器渐趋衰落,越来越成为竞选的工具。

八月初,共和党率先召开党代会,会前布什选择前国防部长切尼为副总统候选人,这使他的支持率立马比戈尔领先十个百分点。小布什一向随随便便,给人一个公子哥儿的感觉,父亲当总统,使他感到难以从政,于是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个自己的棒球队。老布什在1992年竞选失败,反倒解放了他。在共和党的支持下,他两次竞选得州州长成功,使老布什喜出望外。想当初肯尼迪家族精英辈出时,老布什就扬言将来要轮到他家的孩子了,现在两个儿子都当州长,继承他名字的长子又要竞选总统,替他把白宫从民主党手里夺回来,真令他倍觉安慰。但是小布什显得经验不足,尤其是外交军事,让选民不放心,一开始许多人根本没有认真对待他。现在他选了切尼当竞选伙伴,取长补短,把治国经验带到了选票,这个决策比他父亲当年选择奎尔可强多了。共和党的党代会在费城开得十分壮观,尽管戒备森严,场外抗议声不断。布什大谈“富于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一个个少数族裔上台发言,明摆着是想改变共和党是白种富人党的形象。

半个月后,民主党在洛杉矶开会,同样的壮观,同样的豪华,也同样的招来大批抗议者。戈尔在会前宣布康州参议员利伯曼为搭档,也获得同样的赞赏。利伯曼是第一位进入总统竞选的美国犹太人,他是正统的犹太教徒,经常在演说中提到上帝,感谢上帝,乃至有人怀疑他这样做是否违背了政教分离的原则。戈尔选择利伯曼正是需要他的道义精神,因为他是在克林顿性丑闻期间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谴责总统的国会民主党人。当戈尔需要和克林顿划清界线时,利伯曼当然是最理想的人选。戈尔当了八年副总统,而且是空前干实事的副总统,但他却一直未能让公众了解他、喜欢他,这成了他竞选中的一个障碍。现在他既要与克林顿划清界线,证明自己的独立,又要继承克林顿执政八年来经济繁荣这份宝贵遗产,处境要比布什复杂得多。党代会给了他一个亮相的机会,曾经当过记者的戈尔亲自撰写了接受提名的演说,讲得情真意切,信心百倍。党代会后,戈尔的支持率也急起直追,又和布什打了个平手。会后两人各自摆开阵势,周游列州,到全国竞选。

全家出动:展示人性

中国人不喜欢公务员家属在政治场合中出头露面,总觉得家属介入是腐败的温床,这大概与中国历史上外戚弄权造成的警惕心理有关。美国人没有这样的心理戒备,相反,他们竞选都是全家出动,为的是显示自己的人性,打动选民的人心。他们到处带着家属,尤其是女性家属,让她们夸自己是好丈夫,好父亲。在正式场合下,他们也常常提到家人,讲述家里的故事,尤其是同患难的故事,只要分寸掌握得好,还真能打动美国民众。布什毫不隐晦自己是个曾经犯过过失但能改正的人,这种浪子回头式的经历使他显得很有人性。即使到了大选前夕,他年轻时酒后驾车被罚的旧事突然曝光,也未能影响他的支持率,反倒有人谴责民主党在搞阴谋,搞不得人心的负面竞选。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布什一家

戈尔从小壮志凌云,养成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人觉得刻板,还有点居高临下,这是选民最不以为然的,结果弄得他必须证明自己也是个凡人。也不知是否有意,竞选时他在哈佛的成绩单被泄露出来,成绩不过平平而已。党代会上,他的女儿出场为他作介绍,他的夫人蒂珀更是对他夸不绝口。为表示人性,戈尔在会场上久久热吻夫人,成了这次竞选中的一个著名镜头。当竞选越来越激烈时,戈尔不招人喜欢这个问题也似乎越来越困惑蒂珀,急得她坦率地对选民说:“嘿,你们不必爱他,爱他是我的事!”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戈尔在会场上久久热吻夫人

两位副总统候选人也碰到同样的问题,相比之下,利伯曼的处境要容易些。他的父亲是东欧犹太移民,后来虽然当到参议员,但曾以烘烤面包为生,这就足以打动选民。再加上他妻子的父母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对美国感恩戴德,她的美国梦故事引来听众阵阵叹息。切尼为人过于严肃,又过于能干富有,他妻子也是个女强人,两人都不大有人情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招术:带上两个天真活泼的小孙女。当他们从飞机上走下来,一人牵着一个小孙女时,真叫人哑然失笑。

今年选民的性别倾向十分明显,布什的支持者中以男性为多,戈尔的支持者中以女性为多,这大概与戈尔公开支持妇女有权选择堕胎有关。那么,布什怎么争取女选民呢?他的夫人劳拉是个图书馆员,结婚前就提出不能要求她作任何公开演讲,现在虽已破例,但看来好像不善言表。于是布什请出母亲、前第一夫人芭芭拉来助战,向女选民攻心。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1992年,年轻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在大选中击败老布什,入主白宫,也开启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定时期。图为1992年9月26日,克林顿在多切斯特竞选宣传。

看着这两个候选人与选民打交道的样子,一些美国人不禁怀念起克林顿来。克林顿来自平民,自然最有平民气息,在和选民打成一片上几乎无人能及。但是招人喜欢是不是总统必备的条件呢?人们不仅怀疑。难怪有人说,现在美国人好像不是在选总统,倒是在邀请谁来参加家里的晚会!

辩论:求职面试

1960年,肯尼迪和尼克松进行了美国第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电视直播,从此候选人的形象突然重要起来。肯尼迪风度翩翩,不少人为之倾倒,而尼克松却一副病相,很不令人喜欢。辩论后听广播的人以为尼克松赢了,但看电视的人则无不认为他是输定了,尼克松从此不愿意辩论也就不难理解了。现在,总统候选人辩论已经成了大选的惯例,这是一场求职面试,考官就是全体选民,只有让选民满意了,投你一票,你才有总统好当。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1960年9月26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大选电视辩论在理查德·尼克松和约翰·肯尼迪之间展开。在辩论中,相比于荣光焕发的肯尼迪,尼克松虽经验丰富,却因憔悴的外表而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今年总统候选人辩论共安排三次,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一次。第一次总统候选人辩论时,布什和戈尔在台上各占一方,站在自己的小讲台前,面对观众和主持人。由主持人提问,每人每次的回答时间限于两分钟。两人都略显拘谨,戈尔富于进攻性,布什则似乎缺乏准备,两人虽然都无大错,但谁也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接着是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切尼和利伯曼并排坐在一张桌前,面对主持人接受提问。这种形式可能比较令人放松,更兼他们都是资深政客,经验丰富,彼此还是朋友,因此全场辩论心平气和,比较精彩。切尼的精干和利伯曼的幽默感都使人十分满意,乃至评论员认为美国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更有趣的是,不少人认为这两位副总统候选人倒好像更应该是总统候选人。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布什戈尔的第二轮电视辩论

第二次总统候选人辩论采用了副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方式,也显得比第一次更有质量。戈尔也许是接受了批评意见,态度比上次缓和。布什还是他的老样子,但显然不像戈尔那么喜欢辩论。这使人想起他父亲当年辩论时,居然不耐烦地看起表来,这么一个不慎的小动作大概使他丢了不少选票。

第三次辩论又改变形式,两人各有一张高椅子可坐,但也可以站起来在台上自由走动。这次的问题都来自观众,由主持人进行挑选,请提问者站起来直接向候选人提出。这次戈尔又恢复了第一次的好斗姿态,其间曾一度突然逼近布什,把布什吓了一跳,回过头来不知所措,只好向他点点头,这也成了电视中反复播放的一个镜头。三场辩论下来,戈尔已经获得“斗士”称号,而布什则显得脾气不错,是个调和者。这也正是他们想要得到的形象,戈尔一再宣称自己在为劳动家庭奋斗,而布什总是标榜自己是能够使两党更好合作的领袖。

从辩论的内容上说,焦点大多是国内问题,诸如财政赢余、税收、教育、社会保险、医疗改革、处方药价等等,外交涉及甚少,双方都保证要保持强大的国防。两党的政治哲学确有不同,但从我们看来也相差不大。戈尔口口声声要维护中低收入者的利益,谴责布什的减税只有利于最富裕的百分之一美国人。而布什则指责戈尔代表华盛顿(即政府),强调财政赢余不是政府的钱,而是纳税人的钱,多纳税的人自然应该享受多减税。两人谈的中心都是一些关系选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告诉你,我上台后会有利于你的钱袋子。双方的方案中都提到不少复杂的数据,大概只有专家才能弄清楚。值得注意的是,竞选中没有一个人敢提倡大政府,全都声称自己代表人民,将会尽力压缩政府,压缩享受社会福利者的名单。1980年里根上台标志着美国开始向新保守主义转变,1992年虽然克林顿当选,但也并未真的扭转局面,一方面他是将民主党从左向中间靠了,接过不少共和党的主张;另一方面,1994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赢得国会两院的优势,整个朝右转的风气仍在继续。

本文摘自《自由的阶梯》第二部分《回味美国大选》一节,文中图片皆为编者所加,图片来自网络,大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辑:张宁。

作者简介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钱满素,1946年生于上海,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明的研究,著有《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美国文明》《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论文集《飞出笼子去唱》《一个大众社会的诞生》;主编过《年轻的美利坚》《我有一个梦想》《我,生为女人》《韦斯特小说集》等书,发表过不少有关美国历史、文学、政治的论文和文章。

图书简介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自由的阶梯》汇集钱满素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美国文明的文章。内容涉及美国作为英国殖民地创立至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文化现象,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政治理念,及其来龙去脉。正是这些思想和信念决定了美国人在历史关键时刻作出何种选择,并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栏目简介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读书在今天可以变得更便利,但不会变得更轻松。为增广智识的读书,不妨给自己加一点点难度。

腾讯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其它媒体不得转载。

欢迎朋友们转发至个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关注我们,可在微信里搜索ThinkerBig添加公众号,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订阅。

钱满素:回味2000年的那场美国总统大选|检书114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新闻热点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