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典英雄林琳教授谈MERS:防控有道,不必恐慌
“疾病是否会大规模流行,取决于应对、防控方案。只要隔离、监控等措施及防控机制到位,可以将疫情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大家完全不必过分担忧。”广东省中医院大呼吸科主任林琳教授在接受寻医问药网专访时强调。
发生在2003年那场人人自危的SARS疫情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而今,又一种新疾病出现在人的视野中——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继国家卫计委通报首例输入性MARS确诊病例后,广东省卫计委通报确诊病例病情有加重趋势,但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截至目前,67位密切接触者已全部隔离观察,暂无人出现不适,但尚有10人没有取得联系。
针对这一情况,寻医问药网编辑专访了12年前长时间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呼吸科主任林琳教授,由她来讲解目前的MERS防控形势,以及老百姓应如何看待与预防疾病。
确实可人传人 但应对得当不会爆发
当一种疾病具有人传人特点时,往往会导致恐慌情绪蔓延。林琳教授介绍,相关资料显示MERS的确可以人传人,这一点从韩国患者去医院探视家人受到传染即可知,但其传染性较低。
针对唯一的输入性MERS病例,广东卫计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也进行追踪隔离。
林琳教授认为,只要隔离和监控措施到位,防控机制运转良好,是可以防止MERS继续蔓延并控制在局部范围内的。并且,目前我国只有一个输入性病例,因此,大家完全不必过分担忧。
有症状别害怕 还要参考流行病学史
虽然很多报道都指出,MERS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咳嗽、呼吸急促等,但这些症状其实并不具有特异性,感冒、肺炎都可能出现相同症状。
林琳教授说:“出现这类症状不必害怕,更重要的是参考流行病学史。所谓流行病学史,一是看是否与患者有接触,二是看所居住区域是否有小爆发状况,三是看之前是否去过疫区。在具备流行病学史的基础上,出现典型症状,才应考虑是否已经处于高危状态。”
她同时强调,与患者密切接触,风险最高。如果还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或因各种原因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一旦患病,死亡率会更高。
提高免疫力 让疾病成不了气候
目前,MERS尚无可用的疫苗或特异性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也主要是支持性和基于临床状况的。医学界正在加紧MERS抗体研究和疫苗研发,但在这项工作完成之前,如何积极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林琳教授指出:“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就是说,当人体内正气充足、抵抗力强时,即使致病因素已侵入身体,也很难形成气候,反而会被人体‘抵御外敌’的自我保护能力所消灭。”
她建议,可以在近期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补气类药物。
不要去疫区 不必抢购抗生素板蓝根
除了提升自身免疫力,林琳教授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生活上的建议。
1.减少与动物的密切接触。她说:“现在动物源性疾病比较多,在这个时候,如果不是必须,建议不要跟动物有太多或者太密切的接触。”小朋友们如果想去动物园的话,只能推迟啦。
2.不用抢购囤积板蓝根、抗生素、消毒水、口罩等物品。针对以往民众面对疾病流行时,习惯性抢购囤积某些物品的习惯,林琳教授明确指出:“这些东西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不用花这份儿钱了。
3.不!要!去!疫!区!用林琳教授的话来说,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说想韩国购物、中东骑骆驼?各位最近就能免则免了吧。
此外,林琳教授还提醒大家,近期尽可能不要到人流密集、通风和光照不好的地方,不仅仅只是预防MERS,同时也能预防其他疾病。如果想使用补气等调养药物时,千万不能随便补,一定要到正规中医院寻求专业医师帮助,根据自身体质是热底或寒底,选用不同的药物。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