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医药疾病 > 正文

杜杰:精准医学价值不在测序,而在解读

文章来源:寻医问药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7-20 10:23:27

  临床上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对某些药不敏感,需要不停调整换药。比如,单凭医生的临床经验,高血压患者平均需要试3.8种药,才能真正找到敏感度高的药物。这不但是极大的经济浪费,对患者身体也有损伤。

  难道没有办法一次就用对、用准?“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知道某一个患者具体对什么药物敏感,选择敏感高的药物进行精准治疗,这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契机。”在2015长城/五洲心脏病学会议前夕,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助理杜杰接受寻医问药网编辑采访时表示。

  心血管疾病属复杂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症结”难以找准,仅针对临床表征的治疗模式,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精准医学以基因组学、测序和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则可从分子层面解开这一难题,以辅助精确诊断并指导个体化用药。

  杜杰介绍,精准医学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目前以心肌病的研究最为靠前,已知约有50%的患者是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致病基因,从而进行明确的诊断。

  在用药上,可为抗凝治疗“加分”。临床上,房颤患者、接受支架手术的患者等需要持续服用波立维进行抗凝治疗,而一旦患者对该药不敏感,吃了无效,就非常可能再次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事先检测患者对药物的抵抗性、敏感性则大有助益。

  正因为技术先进,加之现在费用一般老百姓也能承受,以测序为平台的精准医学研究可说“火爆”异常。但不管是在“围观”的也好,还是在“追求”的也好,大家容易忽略最重要的事: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抓着精准医学这棵“救命草”?杜杰认为,是因为临床表征和病根对不上,治得不对路了,所以要找根源。

  测序做了就找到病根了吗?也并不是这样!

  “如果没有人能准确解读,测序结果就好比天书,毫无意义。”杜杰强调,“精准医学目前最大的麻烦,就是缺乏专业的遗传学家,把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对应分析,找出病理机制,指导临床拿出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测序结果的解读,首先,不是简单的基因编码“翻译”,而是要与患者的病理表现两者结合。因此,杜杰认为,由专业的医疗结构来做精准医学研究是最合适的,测序也应是患者提出要求。

  其次,要准确理解大数据和个性化。同一种疾病,每个人的基因数据和表型都不尽相同,而个体的基因数据庞大,仅以一百个G来计量,检测10000人的基因,即便是超算的速度也须一个礼拜,数据非常大。

  “但是这10000人中,找出有30个人在某一个点上表现出异于常人而又相同的突变,这才是大数据的正确解读。”杜杰介绍说。

  所以,个体化不等于要差异化,精准医学也不是想象中的要实现“一人一方”,疗效才是最终目的。

  专家简介:

  杜杰,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发生及其危害、肿瘤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