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 正文

科尔沁博 草原上幸存的萨满文化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25 15:30:15
在科尔沁草原上,至今保留着一种原始的宗教形式,即科尔沁博。作为蒙古萨满教的分支,科尔沁博就像一个大容器,盛满了许多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就在许多萨满文化纷纷消亡的今天,科尔沁博为何能延续千年得以幸存?本文作者研究科尔沁博多年,将为我们讲述这个原始宗教文化中许多有意思的内容。
祭敖包原本是萨满教的祭祀仪式,后被藏传佛教所吸收
2011年6月17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王布和白雅尔博(图中前排左一)和弟子们在祭敖包。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神来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敖包原本是蒙古族萨满教的祭祀仪式,后来被传入蒙古族地区的藏传佛教所吸收。“博”是萨满教在蒙古语里的称谓,是蒙古族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在蒙古族萨满教遗存中,科尔沁博不仅保持着原始宗教特色,而且传承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
科尔沁博主要活动区域分布图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萨满教已销声匿迹,科尔沁博是少数的幸存者

小时候,家住内蒙古通辽市的我,常听大人们说起“博”的神奇故事,于是“博”这个词,就像“神仙”之类的形象一样,扎根在我的心里。

我所在的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在蒙语里,科尔沁意为“带弓箭的侍卫”,其名称源于古代蒙古科尔沁部落。这一地区属温带半干旱草原,地域广阔,包括整个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分地区,现大部分已变为农耕地及部分沙地。

我所听到的“博”,全称叫科尔沁博,是萨满教的一个分支。在成吉思汗时期,萨满教曾是蒙古族的国教。在蒙语中,萨满被称为“博”或“博格”。“博”既是蒙古族对萨满教的自称,也是对神职人员的统称和对男性神职人员的专称,“渥都根”则是对女萨满的称呼。这些“博”,据说是能通过神灵附体、与神对话的通灵人士。

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萨满教已销声匿迹,目前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的一些地区,其中以通辽市分布为主。现在从事博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据估计只有几百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